陸股ETF有哪些?陸股ETF配息及手續費全面分析(2020)

文意目錄如下

  1. 陸股ETF有哪些
  2. 陸股ETF配息穩定嗎
  3. 陸股ETF手續費多少
  4. 陸股ETF注意重點
  5. 陸股ETF什麼買

陸股ETF有哪些?

  在過去在中國未改革開放前,世界上的金融經濟地位一直以來都是歐美市場獨佔鰲頭,而亞洲地區則是由日本為主的經濟中心,過往的世界最大經濟體第一為美國,第二為日本,但是至從中國改革改革開放之後,2008年北京奧運,上證指數達到了5000之後,象徵的中國數百年來的衰弱重新復甦,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一,各國無不想在中國市場裡分上一杯羹,一個14億人口的消費市場,在歐美景氣開始衰退的狀況下,中國崛起,一個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未來的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但是因為其本身政治上的關係,外國資金並無法直接的投入其當地公司與市場,必須配合當地企業,才能在當地公司進行設點,實體公司如此,金融市場更是遭到政府機關的強烈監管,故所有當中國的企業逐漸壯大需要外國的資金進行投資,或是外國的資金想要投資時,必需將公司在其他地方進行上市,最有名的就是香港。

  中國的金融投資方式會因為其獨有的歷史背景而國際金融市場較為不同,所以下列會先介紹如果想要投資陸股ETF,一定會看到的幾檔指數,和為何有這些指數,且每個指數互相都有關聯性,卻又不是這們的關聯。

陸股主要分成下列幾個市場和核心指數:

上證指數:上證指數是於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掛牌股票,全體掛牌上市公司,與其總股本下去做為運算,代表上海證券交易所走勢的一檔指數,是由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信托投資公司靜安證券於1987年所編製創立,1992年增設上證A股指數與上證B股指數,1993年又在細分裡下列子版,上證分類指數,工業類指數、商業類指數、地產業類指數、公用事業類指數、綜合業類指數,由於企業如雨後春筍地設立掛牌而增設方編分析。

而不論上證指數或是深圳指數又細分為A、B股

A: A股就是以人民幣的普通股票。它是由中國境內的公司發行,限定中國大陸公民與港澳地區的投資者投資之股票,外資無法直接投資,台灣由於特殊地位目前也無法直接投資,香港地區可透過港滬通進行投資。

B: 相對於A股B股則稱為人民幣特種股票,是以人民幣標明面值,以外幣認購和買賣的一種股票,相對A股限定中國公民或是港澳地區購買,B股則是開放於外資法人自然人,與中國公民以外幣存款作為投資,但通常還是以A股做為代表中國股市。

深圳指數:全名是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價格綜合指數,是由深圳證券交易所於1991年4月編製,深圳指數的編製方法與上證指數相同,主要的算法是於深圳市場的所有掛牌上市的所有公司,和所有股票的總股本下去計算,由於深圳的市場近年來也逐漸的發達與成熟,也開始越來越多公司會選擇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也同上證指數一樣分為A、B股的部分,但是其公司的核心組成通常波動於市值小於上證指數、國企指數、A50指數

國企指數(H):由於1991年香港回歸,而中國的大型公司大多是國家企業,正在發展階段需要向外融資,香港本身又是亞太地區的金融中心,所以許多中國註冊的大型公司選擇在香港註冊上市來也同時進入世界金融市場,也由於初期大型公司大多為國家企業,故稱國企指數,也因在香港交易,同常也稱H股。

A50指數: A50指數,全名新華富時中國A50指數,是由新華富時指數公司編製,主要是從A股市場上證深圳找出50檔最大的公司組成類似台灣50,此指數最出名的就是在新加坡交易所的A50指數期貨,同常是外資對於中國市場投資的最佳風向球,也是各大衍生性商品和ETF很愛做為標的一檔指數。

N:N股實際上就是在中國註冊且在紐約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最知名的如阿里巴巴,走勢反而如美股。

陸股ETF通常分為 上證ETF(當中又在細分上證50以及當中提到的各總子版)、深證ETF,H股國企ETF、A50ETF而N股ETF則是極少見

陸股ETF配息穩定嗎?

基本上陸股的ETF非常的不穩定,在台灣的陸股ETF也不進行配息通常進入淨值當中,在海外發行的陸股ETF也只有極少數的ETF有進行配息,所以若是以陸股ETF做為配息ETF來配置相當的不建議。

陸股ETF手續費多少?

陸股ETF在台灣券上的手續費:

國內券商:在台灣上市的陸股ETF手續費同台灣證券市場交易股票之價格通常為千分之1.425左右量大可議價,而在台灣券商下單複委託ETF的手續費則是為1%左右在量大也可額外議價,且進出都要收取。

海外券商:海外券商如第一證券等現在大多都主打ETF免手續費,個別券商會限制ETF上架的種類需注意。

陸股ETF注意重點

投資陸股ETF最大的重點就是務必要清楚投資的標的就是是屬於哪個市場哪個指數,如上證跟深證指數由於都在中國境內,其走勢可能跟國企指數,A50指數完全相反,就算是同樣標的的公司也會因為其上架的市場不同當中漲跌走勢完全不同,同前段香港反送中時,H股的走勢是暴跌,而上證跟深證指數的反應卻並沒有這麼的大,故投資陸股ETF絕對要清楚其追蹤的指數究竟是上證深證還是國企與A50。

陸股ETF什麼買?

而這些陸股ETF在台灣的各大券商都可直接進行購買如元大富邦國泰證券等,如在台灣上市的陸股ETF可直接交易,外國包含香港所發行的則可以透過複委託交易,而海外ETF也可透過外資銀行的信託帳戶進行下單,如星展銀行、HSBC、CITI,或是在海外券商進行開戶,也可透過海外券商購買,而少數可以在大陸地區開戶的台灣投資者也可直接透過當地券商進行購買。

證券手續費: 股票、ETF、基金、債券、期貨手續費全面大比較(2020)

股票和ETF手續費

此邊股票手續費主要會分為國內大型券商如元大為例子,小型券商可能以台新證券為例,海外券商則主要以第一證券與TD為主要比較券商,其餘詳細的手續費比較可至下列網址一一觀看評價網站詳細比較:

台灣股票:台灣股票及台股ETF基本上都是採取國內券商進行下單的部分,此邊指分兩類進行作詳細比較

大型券商:如元大、國泰、凱基證券基本上其排定公告價0.1425%,通常的折扣數有活動的話大約是5折由於家大業大基本上折扣數難談,出非剛好遇到新人缺業績,或是本身量夠大,但是最近逐漸有團體開戶的專案有優惠折數出現,所以通常為3~5折左右的折數

小型券商:如台新、新光等小型券商可能一般開戶就主打電子下單三折起,且上述兩家已經是中小型大品牌的券商,而有些地方地區性不知名證券公司可能會有極低的手續費,筆者甚至有聽過由於券商規模過小,券商花錢請客戶衝成交量的事件發生,所以小型券商的折數大概1~3折之間算正常,但是服務品質需三思。

美國股票:美國股票有國內複委託及海外券商兩種主要管道

國內複委託:內涵國內券商與外商銀行主流手續費率為1~1.2%之間為折扣,而折扣數國內券商電子下單為5折起,外商銀行通常也是5折起兩者皆依交易量有1~4折的特殊折扣,甚至有極特殊0手續費的個案

海外券商:如第一證券和TD目前為0手續費,其餘券商目前手續費也都趨近於零,每個美股投資者真的要好好感謝第一證券…….

香港股票:港股的交易手續費基本上同美股,國內投資都是以複委託進行,就算是HSBC也是,所以費用率基本上是1%左右再進行折扣,而海外券商大部分是零手續費,但是有些券商不支援港股交易需注意。

陸內股票:基本上台灣人出了在大陸有戶籍身分證的話否則是無法購買大陸股票,外資也無法進入,只能買在香港上市的H股,和在美國上市的N股,故手續費同港股與美股

ETF

國內ETF:手續費與其折數同台股為0.1425%交易稅為台股的三分之一0.1%

國外ETF:同美國股票,複委託通常為1%,海外券商大部分是免費,但是部分券商的有限定免費ETF的範圍須注意。

外匯保證金點差

EURUSD點差,EURGBP點差,AUDUSD點差:由於目前此三種幣別的交易點差在主流外匯經紀商大致一致除了特殊狀況發生會加大,筆者此邊會分為國內外匯經紀商,海外”正常主流外匯交易商”,”小型怪異外匯商”來區別

 台灣外匯經紀商:外匯保證金的外匯交易傷台灣目前只有兩間券商有在承做這邊會以交易量較為龐大的群益作為範例,基本上手續費是非常誇張的30(3.0)個點,就算折扣後還是20(2.0)個大點起,基本架構也是MT5所以除非真的很討厭資金放海外或是不會開外國外匯經紀商的投資者目前筆者沒有看過有常在交易外匯的人吞的下這個手續費。

 海外主流外匯交易商:此邊以兩家為例富托目前為最高15(1.5)點~1(0.1)點的級距,另一家點差相當有競爭力的Alpari點差為2(0.2)點

 小型怪異外匯商:此種券商甚至可以說是詐騙圈商,通常主打跟單交易勝率高,單筆手續費就10美金以上,推薦者還可有傭金可抽,最恐怖的是會惡性推薦槓桿交易,甚至當下報價與其他券商的同時報價有巨量點差!!,所以在外匯交易商的選擇,還是務必選擇主流知名券商,不要有奇怪的跟單系統這種覺得天上有白吃的午餐的想法。

基金手續費

基金部分的話國內券商與銀行目前都是以股票型3%債券型2%為主流還有一種後收型基金為零手續費但是其內涵成本與時間的綁定須詳細注意,實務上折數通常是5折起跳,信託保管費折另外計算,海外券商的部分依舊是零手續費但是須注意有部分券商可能會有限定免費基金的種類,和交易量之要求。

債券手續費

債券在台灣大多數是由銀行來進行販售,絕大多數也是複委託有上手證券商的方式,且銀行及證券端都會說零手續費,而普遍會有每年約0.15%~0.4%的信託保管費等,但是實際上可以與海外券商的報價,同檔債券可能會有平均5%以上的買賣價差,2020年3月~4月之間債券流動性危機,少數銀行債券報價價差高達30%,所以投資債券時可以去探尋國內正常行情為何,因債券天期長(可達20年以上),其配息與本金牽扯稅務問題極大,未必完全追求外國券商下單是好事。

期權手續費

國內期貨選擇權手續費由於法規不得公布,此邊筆者以自身實務經驗提共判斷方法,主流大型券商手續費約來回等於選擇權一點價值50元左右,所以單次手續費約20~25之間,而小型券商為了拚成交量約莫在交易所成本與大型券商底價之間約14~20塊的部分為國內選擇權交易的行情價

海外期權目前交易的投資者都是以海外券商為主,此邊筆者以IB為例子:

美國期權交易固定式費用的話每筆合約約等值0.85美元。

期貨手續費

期貨手續費國內券商此邊已大台指期貨與小台指期貨為比價範例,大台指期貨一點為200元大型券商通常來回手續費最高不超過200元為合理,雖然筆者有開過極為趨近於100左右的價格…..小型券商為來回150元左右為合理,小台指期貨一點為50元,大型券商來回等於小於50元回合理價位,小型券商來回相加40為合理範圍,而美股期貨大型券商為6~10美元為合理區間,小型券商為4~6美元為合理區間範圍。

海外券商:此邊以IB為例每張美股期貨合約手續費固定費率為0.85美元

差價合約手續費

目前台灣國內CFD的交易正在法規鬆綁中,但是實務上目前還沒看到實際上的CFD價差交易,故此邊以海外券商為主,如eToro單邊利差約為0.9%且在市場上已經算偏高投資者可以此作為參考。

非交易費用

開戶費用:目前不論國內或海外券商開戶都已零費用為主流少數會要求最低入金大致約USD200~500的標準。

閒置費用: 目前國內外主流券商無閒置費用,但IB如果沒有放置10萬美元於帳戶每月會收取10美元保管費

入金及出金費用:國內券商無出入金費用問題,海外券商少數會收取約25美元左右上下的出金費用,且入金出金需再負擔海外匯款郵電費。

複委託是什麼?複委託手續費全面分析(2020推薦)

複委託是什麼?

  複委託 Sub-brokerage,全稱為「受託買賣外國有價證券業務」,在國內股票市場的交易流程中裡,由客戶端聯絡股票經紀人,或是營業員,委託購入股票的名稱、代碼與交易金額、股數、掛價、還有掛單類別如市價單、現價單、範圍市價單等條件後,券商受託完成再代投資人去櫃買中心進行掛價,這就是一般過往國內股票交易的內部流程,如今因電子化交易,交易投資者在交易軟體上,設定好上列條件,券上就會利用系統處理發單至交易所進行交易。

  而複委託就是由於外國有價證券,並不是在國內的櫃買中心進行交易,而是在世界各國的交易所進行交易,如香港交易所,東京工業交易所,紐約交易所、泛歐交易所等進行交易,但是國內券商未必有與上述各大交易所交易的資格與對接軟體,所以必須透過當地有其交易所會員資格的公司,進行合作轉單下單,所以複委託的流程會變成國內的交易投資人,想要購買外國股票,並在軟體上或是電話中與股票經紀人委託好其下單的股票相關條件,國內券商再將此委託再委託給國內券商所配合的具有此股票所在地交易所交易資格的國外券商進行下單,所以也因為此種委託後再委託的方式也就稱為複委託。

在目前台灣目前幾乎全部的國內券商與銀行,要購買國內股票與債券的外國有價證券都是採取複委託的方式,由於複委託的流程雖然聽起來複雜,但是在實際上交易者在進行外國股票的購買的交易方式與交易軟體介面,基本上跟國內股票下單的方式沒有太大的差異,所以可以說是無縫接軌,但也因為是重複發包的關係,期當中的費用率勢必會比直接去海外券商開戶下單來的高昂,且由於目前外國交易所的股票報價不在免費提供即時報價,所以目前國內絕大多數券商的美股報價會有延遲15分鐘的報價,使用者付費在國外再正常不過的事可是在國內卻並需重新適應,且由於複委託牽扯到兩個券商的下單系統,所以當快市的時候可能有其餘的問題產生,下面會再詳述。

而國內外商銀行目前進行外國股票的下單流程基本上也是複委託的方式,只是國內外商銀行的上手外國券商可能是其本身外國母行的證券部門,且是利用信託帳戶進行做購買,所以目前無法進行融資融券借券等交易,只可單純的購買股票、ETF、債券、基金等,而絕大多數投資者對於銀行的印象都得基金債券等,其實在國外券基金、債券、ETF、股票都可以同時進行交易,而國內券商通常是金控體系所以會直接與本身的證券公司進行做配合,在小間點的銀行則是會在與國內券商配合形成三重委託的部分,本土小銀行轉發給國內券商再轉發給外國券商,上面兩種類別就是國內最常見的兩種複委託方式,一般國內券商複委託、外商銀行信託帳戶複委託。

複委託手續費

  複委託由於是國內券商再轉發包給外國券商的下單方式所以其手續費用率勢必會較為高昂無法避免,下列以元大證券,美股市場為例,目前元大證券在美股進行下單如果採取人工交易的下單手續費為1%電子下單目前為0.5%但是有設定最低較費金額如人工單最低USD50元電子單最低USD35元其他費用如系統服務費每筆USD3元每日匯費15元其餘雜項不做計算,但是如果量大的話手續費與最低金額可以議價。

  國內外商銀行的複委託此邊以DBS為例,手續費用率為1.2%牌告但是如果是銀行VIP可以進行議價,再來是信託保管費年收0.15%,且換匯及匯費手續費有其他的折價,所以當資產規模夠大的狀況下銀行的服務其優勢未必比海外券商與國內券商來的劣勢。

複委託利弊

複委託的缺點:費用率高昂、報價延遞、目前法規剛鬆綁但實務上還無法進行融資槓桿交易、有些特殊交易產品無法進行交易、受國內法規監管無法如同外國券商般自由

複委託的優點:下單軟體介面親切,同國內股票下單上手容易,受國內法規管理保護不會有投訴無門的狀況,其餘資產相關稅務問題,有專人處理協助解決,加開複委託帳戶如有國內券商戶頭簽屬文件加開即可,出入金方便(直接將外幣帳戶設定交割帳戶)

複委託其他

退稅:由於美國稅法上會對於股利及債息進行30%的扣除,所以大部分外國券商會進行預扣稅源,必須再自行準備文件申請退稅相當的煩人,而國內複委託由於在開戶的時候就會確認是否為美國人身分並簽屬相關文件,所以目前主流券商都有已採取自動退稅或是有退稅需求都有專人處理不需再額外準備其餘相關文件,相當的方便。

交割:目前複委託都是約定國內台幣或外幣帳戶做為交割帳戶,購買成功後在放置複委託帳戶內,當中須注意如果是利用台幣帳戶進行複委託,券商會自行進行換匯交易,當中的匯率無法控制其匯價可能比自行在銀行進行換匯來的差,而有些銀行強制綁定交割帳戶只能為同金控體系的銀行,如元大證券,元大銀行。

複委託開戶推薦

國內券商複委託開戶的會主要推薦:元大證券、國泰證券、永豐證券、富邦證券、上述幾家券商都可以進行線上開戶,且都有其完整金控體系的銀行可以進行配合,如元大證券如果本身就有元大證券的戶頭只需線上加開複委託即可,且退稅方面上述券商的配套也相當成熟,交易量也都相當的大

外國銀行的部分推薦:DBS與花旗銀行,當中算是對VIP客戶有較好的權益

與投資功力本身就較為深厚的兩個外商銀行,在外國有價證券都有很不錯的底蘊

總結

複委託雖然費用較為高昂單是對於剛進入外國有價證券投資的投資者,卻是有最好的輔助,親切的介面,所以在目前過度偏頗的殺價環境中,投資者不彷可以好好想想是不真的每個人都適合費用率極低但是全部都要自己來的海外券商,還是花一點成本但是享有合理服務的複委託下單。

美股投資:如何買美股、選券商、手續費、配息【新手懶人包】

如何選擇美股券商

美股市場為全世界資源最廣,最成熟的金融市場,也有因其上市股票的內容豐富而有了許多的指數所編制出來,方便各市場的投資來去判斷上場的交易狀況,如SP500、道瓊工業指數、還有納茲達克指數等等,世界上所有的大型公司也幾乎都會想辦法在美股證券交易市場籌措資金,所以美股市場是投資人絕對不得不參與的一個市場,且美股市場基本上大大了影響了全世界的股市,美股市場一感冒全球市場幾乎可以說一定會跟著一起感冒。

所以在這麼重要的美股市場當中我們要怎麼進行投資與參與的部分,就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目前來說如果要進行美股投資有以下三項幾個通路管道

國內傳統券商複委託

  複委託基本上就是受託買賣外國有價證券業務,基本上是利用國內券商的下單系統,再利用國內券商可能有與外國大型券商配合,或是本身有交易所的會員資格,來進行做美股的下單,所以因為下單時有會牽涉到兩個機構,故稱複委託,但也因牽涉到兩個機構所以費用率會較為高昂些,不過由於其系統及服務人員與客服等等相關都是有本土人員來做服務,所以使用介面和出入金等方式都較為簡便,若要進行國內券商開戶的流程,筆者這邊以元大證券與國泰證券為例:

元大證券與國泰證券目前都有推出線上開啟證券戶的功能,但是線上開立銀行帳戶的功能的話則是國泰證券較為方便,由於要購買國外複委託證券的話,需要有外幣帳戶,及部分券商要求交割帳戶一定要為相同體系之銀行帳戶,如元大證券,這邊需注意,最後開立完證券戶之後,有些券商可以直接在線上進行複委託帳戶的開立與相關文件的簽署,如元大證券,而大部分的券商體系如國泰、台新則必須要到實體簽屬開立,這對於上班族群來說會較為不便,基本上開立完成後就可以進行做下單了,手續費目前市場行情為折扣為1%左右,電子下單通常為0.5%5折,量大的客戶可以另外進行議價。

海外券商

  海外券商這邊以大家常用的網路美國券商為例為主如第一證券等,詳細的開戶交易等流程可以參考另一篇文章

  海外券商的部分則是由於去年第一證券推出的全面零手續費,改變了整體市場環境,幾乎全部的美國網路券商都成零手續費,讓美國的網路券商掀起了腥風血雨,但是這邊筆者要強調一下,使用者付費,殺頭生意有人做,沒賺錢的生意絕對沒人會做,所以就算是第一證券,如果要打電話請股票經紀人做下單,還是得乖乖地付出手續費用給人,而如果要申請對帳單,或是其他等等在正常券商理所當然免費的服務,可能都需要一一付費,且有些特定券商會直接要求下單的交易量才有零手續費的服務,或是強制進行融資的部分而融資的部分利息可能通常高達了5~8%的年息,而這樣的年息,和其他相關服務的費用,及方便程度跟以前的手續費用來比較,是不是值得付這些款項,則非常的耐人尋味。

國內銀行特定金錢信託帳戶

這邊的話就是利用國內銀行在開戶的時候就可以選擇開立特定金錢信託帳戶,有些銀行會以稱作投資帳戶,也就是一般進行基金投資所用的戶頭,其投資方式如同傳統電話下單,目前也有許多外商銀行有進行多出自行類券商的下單系統,一樣可以進行24小時掛單,但是與國外及海外券商最大的不同則是不能進行當沖下單,也不能進行融資融券借券,且基本上由於也是採取複委託的方式,手續費通常也較為昂貴,但是其相關服務也會是三者當中最好的一部份,例如各項服務申請出金入金直接在開立銀行帳戶時就全部設立完成,通常也會有專人服務,但是能夠下單股票通常叫券商來的少,因為銀行各式的審核流程可能會阻擋某些過於炒作的股票進行上架,此總方式適合對於電子軟體苦手,工作繁忙需要有專人服務,且巨量資金採用長期投資的方式的客戶下單。

入金出金流程

  出入金流程是目前許多人在進行美股券商選擇的過程中,最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如海外券商開戶的話,由於其入金戶頭都在海外地區,所以在入金的過程中會需要利用銀行的海外匯款進行入金,而通常外幣匯款會有郵電費600元和銀行手續費600左右所以入金匯款的成本如果不是銀行VIP,可能就要1200元新台幣以上,而且需要2天左右的工作時間才會入帳,若遇到其餘相關問題會更加延長,目前有些海外券商會進行補助,但是還是會有一定成本存在,1200元的成本回除1%的話約是12萬股票一次進場的手續費,而如果本身在海外就有戶頭的話可參照海外券商的出入金流程進行約定帳號與ACH設定。

國內券商與國內特定金錢信託帳戶:只要在外幣帳戶有放置足夠的金額即可進行下單,無出入金問題,因交割帳戶開戶時已綁定

美股配息與稅務

美國股,美債的配息目前會有30%的相關稅務,如果是採用海外券商的話會先進行30%的預扣稅金,所以過往很多投資者進行購買如RDS等高股息股票其配息率可以達到8%的部分,可是實際上領到卻會先行被預扣稅金,此點為投資美股,美債等固定收益產品的商品所需要注意的地方。

申請退稅

申請退稅的部分為海外券商最為麻煩的地方,一般的投資者基本上可以評估一下其申請退稅的相關費用是否值得,如果配息金額過大,可以上海外券商官網與下載W 8BEN等相關文件證明非美國人,在依照官網及客服相關流程進行申請退稅,所以務必選擇有中文服務的海外券商

國內券商極其銀行特定金錢信託帳戶:則因為開戶時就會進行美國人身分確認,所以有美國人稅務身分通常不會讓開戶,所以一開始文件就齊全,申請退稅通常打給客服會經紀人就會進行幫投資人處理,這也是付錢的好處。

總結

選擇美股券商,要考慮的是券商風評,規模,及成本,但是在目前過於考慮的成本的狀況下往往會忽略到了其他券商本身的價值,這點在出入金,退稅,或是有其他突發狀況的時候就會一一體現所以在選擇投資美股的券商的時候因該先考慮字型的投資習性,與需求進行選擇與投資,才會有最良好的投資體驗